2002残缺的国家队,王非的过山车。
在2002年世锦赛开赛之前,美国权威媒体做了一个投票预测,除美国队之外,哪一支球队最有可能获得世界冠军?答案出乎意料,中国队以15.6%的选票名列第三,仅次于南斯拉夫与加拿大。这并不是由国内媒体预测的数据,而是全部由美国球迷的投票选出。时至今日,我也想不出为什么那支中国男篮会成为当年第3号的夺冠热门。

这支球队在整个夏天都被王治郅不归的事件深深困扰,人们似乎都忘了这支球队和2000年那支中国男篮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。这是少帅王非第一次执掌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,当年的王非只有39岁,却已经有了多年国家队的执教经验。
和老派本土教练不同的是,年轻的王非在执教生涯中并不局限于国内的联赛和亚洲的洲际比赛,固步自封,他乐于接受新鲜事物,年轻俊朗的形象也吸引了国外媒体的众多关注。在1999年王非远走美国进修,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篮球技战术和执教经验,这也是中国男篮历史上第一位国字号的主教练赴美进修。
2002年5月份,男篮集训队在篮馆中心训练基地集结完毕,之后便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封闭集训。和上一年集训队相同的是,这支球队出现了更多的新面孔,他们都在20岁左右,在联赛中已经可以独挡一面。这些年轻人都希望把握住机会留在球队,代表中国参加世锦赛。他们朝气蓬勃,梦想和荣誉超越了生命中的一切。
已经在NBA历练了一个赛季的巴特尔在5月中旬回国向国家队报道,26岁的巴特尔是亚洲最强壮的内线,也是这支球队的重要核心。同样是球队核心的姚明艰难搞定了自己同篮协以及上海体委的合同,22岁的姚明终于可以顺利参加NBA选秀。
不过由于国家队集训的重要任务,姚明并没有像其他的NBA选秀球员一样,在5月份前往美国参加意向球队的试训和新秀训练营。即使如此,在6月份的选秀大会上,手握状元签的休斯顿火箭队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姚明。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的姚明和自己的父母击掌庆祝。一同陪伴他的还有国家队主教练王非,来自东方的小巨人正式走向世界。姚明的喜悦当然会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刘炜,不过更令刘炜感到开心的还是自己成功留在了球队的12人名单中。
刘炜一定会记得19岁的姚明第一次拿到国家队的训练衫向自己炫耀的场景,这一次兄弟两人成功在国家队会合。除了中锋位置外,国家队的其他位置依旧由96黄金一代的老将担任,年迈的胡卫东和比自己年轻一些的李楠承担球队的外线进攻重任,他们的身后则是年轻的朱芳雨和陈可。
伴随着篮协与王治郅的沟通无果,篮管中心只能紧急抽调已经在家钓鱼的刘玉栋来支援国家队的4号位,伤痕累累的刘玉栋又一次错过了治疗伤病的机会。虽然在4号位上补充了联赛的最佳新人杜锋,但是暮年的巩晓彬和满身伤病的刘玉栋显然无法撑起球队的4号位。
2米08的莫科最终没有登上去美国的飞机,被寄予厚望的他在最后时刻落选12人名单。多年之后莫科对于这一次的落选仍然耿耿于怀,也许他体会到了人生当中那些左右命运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,他和自己的老大哥王治郅一样成为这支球队的报名替补球员。